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據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語合中心)7日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全球共有國際中文教育教材19530種,支持126個國家(地區(qū))研制本土教材3466種,開發(fā)國際中文教育數字教材3679種,慕課485門、微課1865節(jié)。
中文學習教育慕課使用情況?!≌Z合中心供圖語合中心表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日益提升,全球中文學習需求逐步高漲。為滿足更多海外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從標準建設到內容研發(fā),從單一平面載體到多種媒體融合,創(chuàng)新無處不在,對全面提升中文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增強中文和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發(fā)揮了更大作用。
新視角,講好中國故事。
國際中文教學資源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具有天然優(yōu)勢。除了文化知識的介紹、解讀之外,還可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素材的選用,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反映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體現新時期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的成就。在《冬奧中文100句》一書中,編寫團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通過冬奧中文學習、冬奧故事講述、中國文化介紹等,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的中國主張、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具體內容設置方面,《冬奧中文100句》以中文學習為切入點,通過奧運場館的介紹,體現“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通過冬奧宣講團人物介紹,體現追求“團結、和平、進步、包容”的共同目標。通過飲食文化、數字生活、便捷出行、全民健身等主題,讓使用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了解、感知一個豐富多彩、生動立體、溫暖真實、生機勃勃的中國。
新標準,引領高質量發(fā)展。
2021年7月,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發(fā)布實施首個面向外國中文學習者的中國國家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GF0025-2021)。標準規(guī)定了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生活、學習、工作等領域運用中文完成交際的語言水平等級。標準分“三等九級”,以語言交際能力、話題任務內容、語言量化指標為基礎,配以聽、說、讀、寫、譯五項語言基本技能,同時結合中文獨特性,明確規(guī)定不同級別中文水平應掌握的語言知識,旨在形成一套“專業(yè)、開放、包容”的標準體系。同年12月,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發(fā)布了《國際中文教育用中國文化和國情教學參考框架》?!秴⒖伎蚣堋吠ㄟ^確定文化教學范圍、描述文化教學目標和內容、梳理文化教學點、劃分教學層級展示了文化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在理論上回答了國際中文教育領域關于文化是什么、文化教什么和怎么教、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的關系是什么等具有爭議的問題。兩部標準文件將為新時代的標準體系建設提供科學指引,為課程設置、大綱編制、教材編寫、資源建設、課堂教學、學習者能力測評等提供重要依據。
新產品,服務多樣化需求。
“十三五”期間,國際中文學習市場細分化趨勢明顯,教材資源開發(fā)在滿足多元化需求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滿足區(qū)域國別化需求開發(fā)的本土教材,為滿足不同學段、年齡需求開發(fā)的分級教材,為滿足專業(yè)、職業(yè)需求開發(fā)的“中文+”教材等,均有效填補了市場空缺。2000年~2020年,全球共出版面向中小學生的中文教材1449種,其中教材723種,教輔726種;全球共有面向大學生及成人的中文教材1866種,其中綜合類教材907種,技能類教材959種。
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我國“走出去”企業(yè)雇用海外本土員工超過500萬人?!豆I(yè)漢語》等多種“中文+職業(yè)技能”教材緊扣崗位需求,讓企業(yè)員工快速掌握基本語言交流能力,了解中國相關生產標準和規(guī)范,并對中國文化有所感悟和認同,助力企業(yè)培養(yǎng)“通語言、精技術、知文化”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建設。機電加工、焊接技術、房屋建筑、光伏發(fā)電、高鐵等多種專業(yè)教材已投入使用,培訓效果良好,受到企業(yè)和學習者的一致認可。
新技術,打造資源新生態(tài)。
近年來,伴隨高新技術快速進入國際中文教育領域,教學資源形態(tài)不斷變化,智能化產品不斷豐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大大改變了傳統教學資源的供給方式,也對資源生態(tài)進行了數字化重塑。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際中文教育信息化建設經受了嚴峻考驗。在此期間,“中文聯盟”利用其直播平臺向全球公開授課,有來自171個國家49萬學習者參與學習,有力支撐了全球中文教育“停課不停學”。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于2021年底推出的“語合智慧教室”,以智慧大屏為依托打造沉浸式學習環(huán)境,可實現全球協同學習和弱網環(huán)境下的異步教學、離線教學。“語合智慧教室”模式將重塑教學資源的開發(fā)、供給、應用生態(tài),持續(xù)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