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中俄聯合打造邊境“農貿市場”
中新網哈爾濱10月20日電 (記者倪子牮)凌晨4點的綏芬河市,街道上人影寥寥,但是剛剛下火車的魏曉慶正在馬不停蹄的裝卸蘋果。這些蘋果和他一起來自山東平度,而在幾個小時之后,這些蘋果就將被擺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的超市貨柜。
在20日剛剛結束的“中俄首屆果蔬肉食品采購會”上,來自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羅夫斯克、波爾拉內奇等地的俄羅斯采購商與中國東部農副作物生產地的果蔬生產企業(yè)達成了合作協議,部分商家在此前就是長期的合作伙伴。
記者在采購會上了解到,自8月8日起,中俄海關實行監(jiān)管結果互認,即雙方海關對特定商品單方查驗出口至另一方,另一方一般不予查驗,直接放行通關。也就是說一方的特定商品出關,另一方直接放行入關,免去檢查。中國的果蔬成為了約定的特定商品之一。這大大縮減了“蘿卜白菜”通過海關所花費的時間。
“8月以來,從綏芬河每天出口至俄羅斯的水果、蔬菜等農副食品高達300噸,運輸時間縮短、運輸費用降低都是吸引果菜批發(fā)商的關鍵”,綏芬河對俄農產品出口協會會長王穎冬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說。據了解,綏芬河口岸年出口至俄羅斯的農副產品20噸以上,占俄羅斯進口農副產品總量的5%。
日前,11家中國企業(yè)同時獲權向俄羅斯出口豬肉類食品,這是自2004年以來,俄羅斯首次從中國進口豬肉制品。俄農業(yè)衛(wèi)生監(jiān)督局長謝爾蓋·丹克維爾特明確表示,自8月“禁運”開始,俄羅斯進口美國、加拿大的肉制品將以“中國制造”取而代之。而這些企業(yè)大部分都是黑龍江域內企業(yè),運至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肉制品屆時也將從綏芬河、黑河等公路鐵路口岸出境。
俄羅斯工商聯合會第一副主席謝爾巴科夫認為,俄羅斯禁止從歐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挪威進口牛肉、豬肉、水果、蔬菜和乳制品,是為中國的水果蔬菜種植企業(yè)和出口企業(yè)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能否將這一機遇化為長期的供應合作關系,將是中國農產品出口企業(yè)面對的最大考驗。
“從包裝到出口再到銷售,我一直都參與其中。”長期在出口一線調查研究的王穎冬認為,中國果蔬相比較于歐盟的優(yōu)勢在于價格低,品質好,更加“好吃”,“從生產到運輸,中國的成本都較為經濟?!?/p>
而生產成本低帶來的問題也相對突出。廉價高效的背后是化肥和農藥的超標,食品安全標準是中國農副產品的“阿克琉斯之踵”。如何在效率、成本和安全之間做到無懈可擊,是打破中國農副產品出口瓶頸的關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