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行星盤中發(fā)現多種復雜有機分子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領導的團隊,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在V883獵戶座的原行星盤中首次檢測到乙二醇和乙醇腈等多種復雜有機分子。這些分子被認為是生命基本成分的前體,為探索生命起源的宇宙路徑提供了重要線索。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上。
V883獵戶座正處于恒星形成的活躍階段,中心恒星仍在通過吸積周圍氣體不斷增長,直到其核心點燃核聚變。在這一過程中,下落的氣體升溫并引發(fā)強烈的輻射爆發(fā),這些高能事件足以加熱周圍的原行星盤,使原本凍結在塵埃顆粒上的復雜有機分子蒸發(fā)并釋放到氣體中,從而被探測到。
此次在V883獵戶座系統中檢測到17種復雜有機分子,包括乙醇腈和乙二醇。乙醇腈是氨基酸中甘氨酸、丙氨酸及核堿基腺嘌呤的前體,而乙二醇則可能通過乙醇胺經紫外線照射形成,后者是近年來在太空中發(fā)現的一種分子,這一過程支持了乙二醇可在星際環(huán)境中生成的觀點。
復雜分子的化學演化并非從頭開始,而可能是繼承自星際云階段的化學富集過程。這是由于從高能原恒星階段過渡到原行星盤的時間極短,不足以支持復雜分子從頭形成,因此分子的繼承性成為更可能的解釋。
這些有機分子最初在寒冷的星際云中形成,通常附著在冰凍塵埃顆粒表面。隨著恒星形成過程的推進,這些分子被包裹在冰層或巖石與塵?;旌衔镏?,難以直接探測。只有當冰層因加熱而蒸發(fā),或通過太空探測器挖掘等方式暴露后,這些分子才可能被觀測到。太陽系中的小行星、隕石和彗星已被證實含有構成DNA和RNA的關鍵分子,如氨基酸、糖和核堿基。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恒星和行星系統中復雜有機分子的分布和演化,也進一步表明生命的化學前體可能廣泛存在于宇宙中,而非局限于地球或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