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5月16日電(宮宏宇)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統(tǒng)計局16日數據顯示,4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前4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0.9%。甚至有人擔心二季度中國經濟會是否會出現負增長。
針對中國經濟形勢、地產、居民消費等熱點話題,近日,李稻葵、黃益平、盛松成等專家在“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各抒己見,發(fā)聲獻言。
盛松成: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將主要體現在二季度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央行調查統(tǒng)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指出,疫情對4月份經濟影響相當大,而且現在還在繼續(xù)抗疫當中。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主要會體現在二季度。
有外資金融機構認為二季度中國經濟將出現負增長。盛松成則認為,二季度增速超過1.5%是大概率事件。他預測的經濟增速是2.1%。
房地產方面,盛松成稱,疫情阻礙了房地產的綜合態(tài)勢,疫情對房地產最大沖擊在于復蘇態(tài)勢可能因此而受堵,降低了房地產開發(fā)增速,嚴重沖擊了房地產銷售,行業(yè)預期進一步惡化。在他看來,房地產調控可以繼續(xù)放松,比如適當延長去杠桿周期,繼續(xù)適當放松需求端限制。
“但重點城市的放松仍然需要謹慎,要優(yōu)化預售資金監(jiān)管。例如,在確保資金用途合理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預售資金的凍結比例;一定行政區(qū)域內資金可以跨項目調劑。”
黃益平:貨幣政策要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宏觀總量的變量上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指出,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我們應該采取一些政策。
第一,面對企業(yè)和家庭在抗疫第三年時流動性遇到的問題,國家需要采取一些更直接的措施支持機構和老百姓的生活。
第二,如果還想采取“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需要考慮在跨境資本流動上做文章,這樣才能給國內的貨幣政策獨立性拓展空間、增加更大的自由度。
第三,貨幣政策要把主要精力集中放在宏觀總量的變量上。應更多關注總量層面、宏觀層面的效應而對于一些結構性的措施保持相對比較謹慎的態(tài)度。
黃海洲:中國更大力度財政、貨幣政策宜早不宜遲
近期,中美利率出現倒掛現象。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分析原因時指出,首先,中美的經濟周期是錯位的,2020年中國疫情防控較好,作為大國里面唯一的正增長的國家,政策發(fā)力比較早、恢復比較早。而美國發(fā)力晚、恢復得比較晚。此外,中美宏觀杠桿有差異。美國在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提下進行了杠桿置換。
對中國而言,短期內中美利差倒掛加上中國經濟增長二季度面臨一些壓力,對中國的政策空間有一定約束。中國確實要有更大力度財政、貨幣政策等支持,而且時間很關鍵,宜早不宜遲。
李稻葵:建議給受疫情影響的老百姓現金補助刺激消費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中國抗疫實際有“兩個戰(zhàn)場”。一方面要控制好疫情,另一方面要保護產業(yè)鏈。
李稻葵表示,如果能夠保住生產線,保住產業(yè)鏈,把未來潛在的GDP增長速度保住 0.1%,未來每一年的增長能夠多增加0.1%,基于消費跟整個經濟基本同步,居民人均消費每年增加0.1%。
對于疫情影響下我國居民消費出現的疲軟,李稻葵表示,一些居民疫情后收入有所下降,進而消費也出現下降。一定要保障物流暢通,更重要的是要對受影響的百姓直接給予現金補助。
黃奇帆:人民幣錨定美元絕非長久之計
中國科學院國家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研究員黃奇帆在會上提到,要適時建立人民幣之錨。目前,人民幣發(fā)行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錨定美元的,這固然有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但從中國未來的國際地位和發(fā)展需要來說絕非長久之計。一國的貨幣應該錨定在自身GDP的含稅量上,錨定在自己的國債信用上,只有如此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鑄幣稅。只有有了自己獨立的貨幣錨,有了自己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才有真正自主的貨幣政策,國內一切金融資產的定價才有了基準。
金融部門不能“談煤色變”。中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中國不可能一夜之間把煤電機組全淘汰掉。這個轉型需要一個過程,即使將來實現了“30·60”雙碳目標了,煤電仍是一個重要補充。所以在這個的過程中,金融部門不能談煤色變,而是要立足國情發(fā)展服務綠色轉型的融資體系,即“轉型融資”。這不僅是中國的需要,也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需要。(完)